|
去離子水設備污染指示菌的意義飲用水微生物污染指示菌的意義 天然水體中含有多種微生物。當水體受污染時,水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大大增加,(去離子水設備)并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如致病性細菌、病毒及原蟲等。由于水中致病微生物種類多、檢測方法復雜、檢出率低、所需檢測時間長,將水中可能存在的所有致病微生物都檢測是不可能的,因此當致病菌檢測結果是陰性時仍不能保證飲用水是安全的。飲用水生產和監督檢測工作中通過檢測水中指示菌來判斷飲用水中是否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以判斷能否保證飲用水安全。 2.常用飲用水微生物污染指示菌 (1)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經水傳播的傳染病主要是由含致病微生物的糞便污染飲用水后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因此,選擇合適的糞便污染指示菌,作為判定水體受糞便污染程度的直接指標,在流行病學上具有重要意義。(去離子水設備)目前認為,總大腸菌群和糞大腸菌群是較理想的水體受糞便污染的指示菌??偞竽c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厭氧在37℃培養24h能分解乳糖產酸、產氣的革蘭陰性無芽孢桿菌。此類細菌大量存在于人及溫血動物糞便內,可作為水體糞便污染指示菌。但總大腸菌群細菌除在腸道生活外,在自然環境的水和土壤中亦經常存在,因此只檢測總大腸菌群尚不能確切地證明污染來源及危害程度。在自然環境中生活的大腸菌群培養的適宜溫度為25℃,37℃培養時仍可生長,如將溫度提高到44.5℃,則不再生長。而直接來自糞便的大腸菌群細菌,習慣于37℃左右生長,將培養溫度提高到44.5℃仍可繼續生長。凡在4.5仍可繼續生長的大腸菌群細菌稱為糞大腸菌群。如在飲用水中檢出糞大腸菌群則表明此飲用水已被糞便污染,可能存在腸道致病微生物。因此可用提高培養溫度的方法將自然環境中生長的大腸菌群與糞便中的大腸菌群區分開。 上一篇去離子水設備水質衛生規范
文章分類:
行業新聞
|